更新时间:2025-10-29
点击次数:
2025 年 10 月 28 日,“天地位育” 2025 赤水河论坛在贵州茅台镇落下启幕。这场汇聚了茅台、五粮液、保乐力加、人头马君度等 20 余家中外知名酒企的行业盛会,超越了单一产区与品类的局限,成为全球酒业交流思想、分享经验、凝聚共识的重要纽带。在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加、酒业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,赤水河论坛以 “交流互鉴,共荣共生” 的理念,为全球酒业破解发展难题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思路。
当前,全球酒业面临两大矛盾:一是 “增长分化”,新兴市场需求旺盛但品质标准缺失,欧美成熟市场追求品质却增长乏力;二是 “文化差异” 与 “全球传播” 适配课题:西方酒类有全球化经验与认知基础,东方酒类需以包容表达传扬文化,打破认知壁垒。
而赤水河论坛发布的《中外名酒发展指数报告(2025)》与《国际名酒赤水河宣言》,恰好为解决这两大矛盾提供了方案:前者通过 “原生力、驱动力、发展力” 三大指数,构建了兼顾中外酒类文化属性、商品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评价体系,让不同品类、不同产区的酒品得以 “同台竞技” 却不 “削足适履”;后者则以 “敬畏自然、交流互鉴” 为核心,倡导 “可持续共荣” 的发展理念。
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陈华在致辞中表示,茅台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,不断深化与全球酒企的互动交流,坚持国际化发展,产品销往全球五大洲64个国家和地区,努力实现“让世界爱上茅台、让茅台香飘世界”的美好愿景。“开放共享”是酒企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,茅台愿始终与酒业同仁一道,深化交流、携手同行,构建百花齐放、共享共赢的全球酒业新生态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中外酒企在论坛中展现出的 “工艺互鉴” 趋势,为行业创新提供了新可能。
在“中西酒香跨文明对话”的分论坛上,爱丁顿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冰提出,可探索用威士忌的雪莉橡木桶陈年技艺,对话白酒的陈酿逻辑。
这也意味着,在全球交融背景下,中国酒企也可借鉴国际烈酒的 “风味” 体系,让白酒的 “粮香、曲香” 以更通用的感官语言被全球消费者理解。这种 “不是求同、而是互鉴” 的思路,恰是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秘书长 “重构” 理念的国际化延伸 —— 技术的价值不在于 “改造传统”,而在于 “赋能传统”,让不同酿造文明在碰撞中绽放新光彩。
论坛中,中外酒企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意向,充分彰显了赤水河宣言中“交流互鉴,共荣共生” 的理念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、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安德烈·切韦廖夫演讲中表示:“这次的论坛不仅仅是庆祝非凡的美酒,也是庆祝文明的交汇跟西方之间的对话。”
除美酒之外,此次论坛亦彰显了“天地位育”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理念。茅台镇通过遵循自然节律与维护当地生态,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;茅台酒在保留传统酿造技艺的同时,采纳现代可持续发展标准,达成了传统与创新的和谐统一,并促进了人与人、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互动。因此,茅台酒业已成为可持续发展、文化交流的象征,连接着中国与世界的桥梁。
茅台集团董事长陈华的演讲,从生态与社会责任层面,展现了中国酒企对全球酒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与思考。他强调,“茅台始终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战略,全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。”
“天地位焉、万物育焉” 的和谐理念,是全球酿酒业的共同追求 —— 无论是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,还是苏格兰斯佩塞地区的自然禀赋守护,亦或是法国波尔多产区的环境治理,尊重自然、保护生态都是酒类产业发展的根基。
站在全球酒业发展的十字路口,赤水河论坛的意义不仅在于总结过去,更在于引领未来。它证明,酒业的高质量发展,不是 “规模扩张” 的竞赛,而是 “价值升维” 的比拼;不是 “文化替代” 的博弈,而是 “文明互鉴” 的共生。
未来,当更多酒企践行 “敬畏自然、坚守匠心、开放包容” 的理念,当 “赤水河模式” 的生态保护、文化传承与社会反哺经验被广泛借鉴,全球酒业必将摆脱 “内卷式竞争”,迈向 “共生式增长” 的新境界。
(责任编辑:姜永丹 )
电子邮箱: imtoken@web.com
热线电话: 400-84615665
公司地址: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阜阳路88